Science Advances:单一材料打造多功能仿象机器人
2025年7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机械工程研究所CREATE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Lattice structure musculoskeletal robots: Harnessing programmable geometric topology and anisotropy 《晶格结构肌肉骨骼机器人:利用可编程几何拓扑和各向异性》的研究论文,展示了一款突破性的仿象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展现出强大的多样化能力,能够用象鼻轻柔地摘取花朵,也可以有力地踢出保龄球。
重塑象体解剖学
在自然界中,动物依靠具有不同硬度和强度的肌肉、肌腱和骨骼协同运动。例如,大象的象鼻柔软灵活,而腿部则坚固有力。研究团队希望在机器人中复制这种运动范围和力量,但不增加结构复杂性和重量。
△大象机器人
为此,他们发明了两种核心技术。一种称为"拓扑调控"(Topology Regulation, TR),能够逐渐混合两种不同的晶格形状,创造出从柔软到坚硬过渡的部件。另一种是"叠加编程"(Superposition Programming, SP),通过堆叠或旋转晶格图案,控制材料在特定方向上的强度或柔韧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实现了刚度特性的连续空间混合,允许无限范围的混合单元格。特别适合复制象鼻等肌肉器官的结构。
精妙设计
研究团队利用TR技术打造了平滑灵活的象鼻,能够弯曲、扭转和卷曲。象鼻由沿长度缓慢变化形状的晶格构成,分为扭转、弯曲和螺旋三个部分,仅使用四个电机和几根肌腱协同工作,可以抓取花朵等物体而不会压碎它们。
△大象机器人用它的机器人鼻子夹住一朵花
而机器人的腿部则采用SP技术创建强壮的关节和骨骼。这些关节可以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移动,使机器人能够行走、保持平衡,甚至踢出保龄球。腿部的某些部分坚硬能够承重,而其他部分则更柔软更具适应性,就像真正的大象腿一样。
△大象机器人踢保龄球
机器人的每个部分都设计用于执行特定的动作或任务。例如,脚部前端更坚硬以提供支撑,而后部则更柔软,类似于真象脚掌的缓冲特性。
一种材料,无限可能
尽管制造这款机器人仅使用一种3D打印材料(弹性树脂),但设计可能性却是巨大的。通过改变内部晶格的形状和布局,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可以创造出超过一百万种不同的单元类型。
△大象机器人的设计
每个晶格块可以根据其形状或层叠方式具有不同的刚度。有些设计用于抵抗弯曲,有些则易于扭转,有些则兼具两种特性。这赋予了机器人逼真的运动和精确性,同时保持轻量化和简单的构建方式。
研究人员表示:"像蜂窝一样,晶格的强度重量比可以非常高,使机器人极为轻便高效。开放式泡沫结构非常适合在流体中运动,甚至可以在结构中加入其他材料,如传感器,为泡沫提供更多智能。"
超越象形: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种新型机器人构建方式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医疗保健领域,可定制的假肢能够模仿真实的肌肉和骨骼;在搜索和救援中,像动物一样移动的机器人可以被设计成穿过狭窄或危险的空间;在制造业中,轻量级机械臂可以处理精细或重型物体。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方法未来可以扩展到更坚硬或更柔软的材料。他们还看到了在晶格泡沫内部添加传感器或其他智能系统的潜力,创造出不仅强壮灵活而且智能的机器人。
目前,这款仿象机器人证明了结构与材料同等重要。通过将单一材料塑造成数百万种形式,工程师们解锁了对机器人外观、运动和感觉的新层次控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可编程结构"可能会改变机器设计的方式。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