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养老机器人遭遇数据困境 当前只会跳舞、翻跟斗?

zhiyongz 34分钟前 阅读数 #机器人
文章标签 养老机器人

1.jpg

本报记者 索寒雪 海口报道

    “养老机器人研发最缺乏的就是数据。”2025年4月13日,在海南消博会期间,擎朗智能市场部总监陈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大家都认为先把机器人本体做好,再去国外买数据,但实际上国外也没有养老机器人的数据。”

据了解,本届消博会首次设置人工智能展示专区,不仅展示技术成果,也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AI社会实验,多家机器人企业带着最新科研成果亮相。

人数据无法只靠实验室

“目前看到的数据多来自实验室训练,这远远不够。”陈芊表示,“我们一直强调做服务机器人,很多客户也愿意配合收集数据,只有拥有足够的数据,未来才可能更好。”

目前,擎朗智能机器人年销量超过10万台,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

人形机器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据不足,没有数据支撑,机器人便无法有效学习和进步。

“数据产生于实际场景,但很多场景目前还不清晰,许多机器人还在工厂中执行基础的搬运工作。”陈芊表示,“虽然这是很好的数据采集方式,但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用途是否仅限于工厂生产线,我们目前还不确定,也许还有更好的选择。”

她以智能驾驶举例:“特斯拉表现优异是因为大量汽车在实际环境中运行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同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来支撑。”

她说,养老机器人具体突破的时间表难以估计。“我认为这是逐步推进的过程,随着技术进步和数据积累,人形机器人将逐渐变得更智能、更实用,但具体的时间线难以预测。”

高质量数据的稀缺以及高昂的数据成本是当前制约养老机器人商业化的主要因素。这些数据不仅需要与医疗机构合作获取临床数据,还需要长期收集老年人行为数据。此外,数据标注还需医学专家参与。

有消息称,为训练跌倒检测模型,机器人企业需投入数百万元收集并标注数据。

机器人是否需要人形?

近两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备受关注,大量资金涌入该领域。

陈芊表示:“大量资本进入是受到大模型客户涌入的推动。所有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都会经历波峰和波谷。我们幸运的是,已经度过了前期的波动阶段。”

据了解,2013年、2014年服务机器人刚兴起时,送餐机器人企业在中国达到数百家,但如今幸存者寥寥无几。

“人形机器人只是一种外在形态,大家真正期望的是智能。当前大部分机器人还只是‘小脑’发达,运动能力突出,比如跳舞、打太极、翻跟斗。”陈芊指出,“但机器人真正需要的是‘大脑’,也就是数据驱动的智能,像小孩一样不断学习。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智力水平或许只有三岁,能走路、简单对话,但让它关灯,它可能还无法理解。”

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亮相引发关注,大量资本涌入,但多数机器人仍只停留在炫耀运动控制技术的阶段。每家公司选择不同的技术与商业路径,有些投资人追求长期价值,有些则希望快速回报。

陈芊强调:“技术展示可以体现公司实力,如果有投资者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说明他们看中的是公司的技术能力。”

同时,一些企业则更加注重机器人商业化应用,让机器人组团进行清洁、擦桌子等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