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新突破!哈工大成功研制首台“双换能器超声固相增材装备”

zhiyongz 10分钟前 阅读数 #技术

      2025年4月9日,从科技日报发布的消息中了解到,哈工大成功研制了首台“双换能器超声固相增材制造装备”。据悉,这项技术突破传统超声增材设备的功率限制,在异种金属连接与功能材料高效构建领域实现重大进展,为我国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注入新动能。



技术背景:固相增材制造的新路径
        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UAM)是一种基于高频机械振动与摩擦的固相连接工艺,通过金属箔材的层层固结实现构件成型,无需熔化材料。相较于传统熔化型增材技术,UAM可有效规避高温导致的金属氧化、相变及残余应力问题,尤其适用于异种金属连接(如铜/铝、铝/钛)和功能梯度材料构建,为轻量化、高性能结构件制造开辟新路径。

(图源网络)


装备突破:双换能器协同设计,功率与效率双提升
传统UAM设备因单换能器结构存在功率不足、连接稳定性差等瓶颈,难以满足大尺寸高强度构件需求。美国在双换能器超声增材方面是先行者,国内一直未见实质性突破,张洪涛教授团队在国内创新性提出“双换能器+双变幅杆”协同设计方案,实现两大核心突破:
1.大功率输出:系统功率达6000~9000瓦,能量传输效率提升50%以上,可支持铜、铝、钛、镍等多种金属的高质量结合。
2.推挽式结构控制:通过双换能器交替振动,增强界面摩擦均匀性,显著提升异种材料(如铜/铝)的固结效果与力学性能。
另外,该技术还攻克了谐振系统设计、压头粗糙度控制等难题,目前已进入稳定测试阶段,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科研历程:十年磨一剑,从构想到样机
自2013年起,张洪涛教授团队在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下,逐步推进技术攻关和装备制造:
2013年:提出“辅助加热式超声快速成型方法及装置”构想;
2017年:授权“一种金属箔带的激光辅助超声增材制造装置”专利;
2018年:明确“双换能器推挽式滚焊固结”技术路径;
2021年:实现铝/铜、铝/钛等多种异种金属材料高效连接及界面调控;
2025年:完成设备多轮迭代,样机通过工程验证,进入产业化筹备阶段。
      此期间,团队依托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在《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指导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2021年)
应用前景:多领域赋能“中国智造”
       该装备的产业化将重点服务于:航空航天:轻量化钛/铝复合结构件制造;新能源装备:高导热铜/铝电池散热组件高效成型;精密器件:功能梯度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定制化开发等领域。

(图源网络)

张洪涛教授指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其在机器人、电子芯片、汽车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为“绿色制造”提供中国方案。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