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资讯 > 正文

这个老板挺时髦 3D打印行业里也有他身影

时间:2014-05-13 09:08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见到王金鉴时,他正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刘志璋讨论关于风洞试验项目的问题,刘志璋的新身份是山东汇丰先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而王金鉴正是这家公司所隶属的山东正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此前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车轮及汽车配件,更早些时候他还生产、销售过橡胶管。而今他的产业版图已经横跨汽车配件、化工、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甚至时下时髦的3D打印行业内也有他的身影。

好项目看准就干 
把3G打印、风电测试场引入东营
        去年11月份,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与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3D打印装备产业化项目签订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3D打印项目落户东营。半年多后,该项目的首台3D打印设备将于近日与东营市民见面。鲜为人知的是,成功运作该项目落户东营的,正是王金鉴和他的山东正顺集团。
       从车轮到化工再到新能源、3D打印技术,自2003年创业至今,正顺集团产业已经涵盖了机械加工、化工国际贸易、地产、金融、新能源等六个行业。“3D打印项目,用大家的话说这个项目‘很时髦’,但是我们更看好的是它的前景。”王金鉴告诉记者,东营市东营市橡胶轮胎、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等制造业发达,未来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与传统行业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对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的复杂或精密工业产品极具价值。“利用金属3D打印设备可以缩短传统产业的研发周期,节约原料成本,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可改变传统的制造模式。”王金鉴说。
    “看准了就干”,对待新项目这是王金鉴一贯的行事风格。正如当初成立山东汇丰先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引进3D打印项目一样,这家公司的成立还承担着另一个“时髦”的项目。“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中小型风力发电机沿海测试场’的建设任务。”王金鉴告诉记者。
    而在此前的2013年3月份,王金鉴和他的正顺集团已经在莱芜投资2.8亿元建设了国际一流水平的风洞实验室及风光新能源研发中心等设施。“现在我们在东营建设的这个试场能够根据国际标准对中小型风力发电机进行安全及功能、风机运行控制、功率特性、耐久性、噪声等各方面测试。”王金鉴说,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中小型风电机组检测认证的空白,为下一步全行业中小型风电机组实行强制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面向国内外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小型风电机组测试,解决广大中小型风电厂商的全球市场准入问题,这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内中小型风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王金鉴自信的告诉记者。

 

2万元办起村里首家橡胶管厂
创业失败北上淘金 
    产业越做越大,王金鉴并不避讳谈论过去,“以前为了改变命运才走上创业的路,现在回头来看,当年吃的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和财富。”砖厂搬砖、收废铁、卖菜……王金鉴说高中毕业后他几乎啥都干过。“那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但做这些活并不能赚到啥钱,刚够一家温饱的。”王金鉴说。彼时,就在与其所在的东水村相邻的西水村里,一些作坊式的橡胶厂、胶管厂已经初露端倪。“这是一个好机会。”王金鉴敏锐地看到了商机。
    1988年3月份的一天,王金鉴把同村的三个好友叫到一起商量办橡胶管厂。四个人一拍即合,每人出资5000元,他们就用这凑出来的2万元钱办起了东水村第一个橡胶管厂。“那时候,橡胶管销路很好,我们四个人一个管销售,我们三个在家抓生产。又当领导又当工人,不分昼夜的赶工,很快厂子就有了回报。”尝到甜头的他们开始不断追加投资,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让这个承载着四个年轻人梦想的橡胶管厂在1991年就陷入破产的泥潭。“那一年周边一下子开了好多家橡胶管厂,我们这一片甚至成了远近闻名的橡胶管生产基地。”王金鉴说,然而就在这样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厂子却破产了。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在橡胶管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他发现东北地区橡胶管需用量很大,有较好市场前景,如果在东北设立销售点,一边是稳定的货源,一边是有巨大需求的市场,生意肯定能火。背水一战的他选择只身一人到吉林长春做起了驻点批发零售橡胶管的生意。肯吃苦,善经营的他很快就在当地打开市场,站稳了脚跟。

 

靠汽车配件回乡东山再起
企业走上产业结构多元化道路
    在长春蛰伏六年,王金鉴不断进行着资本的原始积累。期间,他还参股本村成立的广饶县渤海塑料厂。由于经营不善,这个厂子在1998年面临破产解散。“这是一个机会。”王金鉴说,借着接手这个塑料厂的机会,他又回到了东水村。正是在在带着厂子起死回生的过程中,王金鉴迎来了他创业之路的一个新台阶。
    顺应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需求的增长,2002年,王金鉴抢占先机投资200万元新上汽车轮胎钢圈项目并与次年注册成立东营市最早的汽车车轮生产企业。“当年年底,公司就达到了年产各类钢圈50万套、型钢总成20万套的生产规模。”正顺集团办公室主任秦德照告诉记者。
    “2006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我们发现中国无内胎车轮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十分之一,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年产150万套无内胎车轮生产线,投产后获得巨大成功。”王金鉴说,由此正顺车轮也一举跨入国家车轮重要生产企业行列。
    在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强力发展的同时王金鉴开始谋求企业转型升级,着手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组织结构集团化的发展战略。随即,王金鉴的企业版图迅速走上纵向扩张的路子。
    2009年11月,与兄弟企业联合投资1.5亿元,组建了炭黑生产企业“奥隆公司”。2010年5月,投资2.7亿元先后建成“青岛外贸公司”和“港口物流中心”。2010年11月投资11.5亿元建设了“山东德阳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年产12万吨TMP项目采用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新离子液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及国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由理论到小试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目标。2012年8月,再建山东瑞天化工有限公司。从此,在化工、外贸版图上有了正顺集团一席之地。
    王金鉴的脚步并未由此停下,“2011年3月,我们又投资1.2亿元创建了汇金房地产开发公司”;2013年5月,以正顺集团为主发起人我们成立了‘广饶县勇鑫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发展的很顺利。”王金鉴说。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