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解读 > 正文

增材制造铝合金Al-Cu-Li-Sc-Zr,具有纳米尺度结构和优异高温力学性能

时间:2023-12-25 15:58 来源:3D科学谷 作者:admin 阅读:

       商用铸造和锻造铝合金在高于200 ℃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析出相的粗化或溶解,因而不适用于高温环境应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术为设计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新型铝合金提供了新方法,LPBF具有极快的冷却速度(105~107 ℃/s),有助于防止合金元素的扩散和有害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因此,采用LPBF技术可以在铝合金中引入大量的耐粗化第二相,提升高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

valley 铝合金© 3D科学谷白皮书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LPBF增材制造技术的Al-Cu-Li-Sc-Zr合金,在室温下展现出了优异的拉伸性能。近日,该研究团队在在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中发表了题为“Achieving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l-Cu-Li-Sc-Zr alloy with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 via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研究论文。本期谷.专栏将对该论文的研究重点进行分享。

article_Al

该文重点研究了这种新型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并阐明其与晶粒及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与其他LPBF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铝合金相比,Al-Cu-Li-Sc-Zr合金在200 ℃ ~ 300 ℃的范围内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LPBF制备的Al-Cu-Li-Sc-Zr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特性,从而推动适用于高温应用场景的新型铝合金的设计进程。

block 图文概要

article_Al_1图1.LPBF制备Al-Cu-Li-Sc-Zr合金的沉积态(AF)和热处理后(HT)试样的力学性能:(a,b)AF和HT试样不同测试温度下的拉伸曲线;(c,d)与其他 LPBF制备铝合金的高温性能对比。

article_Al_2图2.AF(a ~ d)和HT(e ~ f)试样的EBSD结果:(a,e)晶粒取向图;(b,f)极图;(c,g)等轴晶的晶粒尺寸统计图;(d,h)柱状晶的晶粒尺寸统计图。

article_Al_3图3.TEM-EDS图:(a)AF试样的等轴晶区域、(b)AF试样的柱状晶区域、(c)HT试样的等轴晶区域、(d)HT试样的柱状晶区域;(e)析出相尺寸统计图;AF试样等轴晶区域的EBSD-TKD结果:(f)相图和(g)晶粒取向图。

article_Al_4图4.不同温度下铜、钪、锆、镁、硅和锌在铝中的扩散系数。

作者利用EBSD和TEM对LPBF制备Al-Cu-Li-Sc-Zr合金的沉积态(AF)和热处理后(HT)试样进行了详细的表征。EBSD的结果显示,合金在高温热处理后并未发生明显的晶粒粗化。TEM的结果则显示,位于HT试样等轴晶和柱状晶晶界处的析出相平均尺寸仅比AF试样内的平均尺寸增大约8%和5%。晶界析出相的轻微粗化导致HT试样的高温屈服强度略低于AF试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屈服强度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这要归功于合金内部析出相的显著耐粗化能力。这种耐粗化能力的核心原因在于铜、钪、锆元素在铝中的扩散系数较低。在高温条件下,HT试样的延伸率增加可以用超塑性来解释。超塑性是多晶材料中观察到的一种独特现象,在特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延伸率会显著增长。超塑性的程度与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呈正相关。由于HT试样中有大量的第二相析出,因此HT试样的高温延伸率优于AF试样。

block 总结

LPBF增材制造工艺制备的Al-Cu-Li-Sc-Zr合金之所以展现出优异的高温拉伸性能,主要由于合金具有优异的抗晶粒粗化能力和析出相热稳定性。前者得益于晶界处析出相的富集效应,提供了出色的晶界钉扎效应;后者得益于合金元素的扩散速率受到限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用于高温应用的增材制造铝合金设计与制备。

论文信息:

Yang Qi, Hu Zhang*, XuYang, Yilong Wang, Changjun Han*, Wei Fan, Jiawei Liang & Haihong Zhu(2024) Achieving superior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l-Cu-Li-Sc-Zr alloy with nano-scale microstructure via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2:1, 17-25.https://doi.org/10.1080/21663831.2023.2285388)

team_QY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