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理工何汝杰副教授团队:用于5G通信的3D打印天线:当前进展和未来挑战

时间:2023-08-03 12:36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作者:admin 阅读: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信系统逐渐向毫米波和更高频率发展,这就要求天线等5G器件必须具有高增益、宽带宽和低损耗等特性。相较于传统制造,3D打印具有低成本、快速成型、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尤其是,3D打印离散-堆积的制造方式,极其适合复杂异形结构的制备,从而为复杂异形天线的先进制造提供了创新途径。目前3D打印技术可实现多种材料制造天线,包括聚合物、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所覆盖的天线频率覆盖10GHz的低频甚至太赫兹,可实现最高增益30dBi左右,同时实现高效率的发射与接收。此外,3D打印制造天线可应用于包括5G通讯、GPS、雷达、遥感、卫星等多个领域,是全球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的重要组成。
       本综述旨在归纳总结当前各类3D打印天线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思考,期待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图1 3D打印天线简介

研究难点或瓶颈
材料方面:目前缺少专用于天线制造的3D打印材料;材料的导电性差,损耗高,限制高性能天线的制造。

结构方面:精度和粗糙度的限制影响了3D打印天线的进一步发展。

功能方面:多材料集成系统难以制造,打印精度与打印速度难以同时提高等,影响多功能、高性能微波系统的制造。

3D打印天线的挑战和前景


展望
随着5G及未来6G通讯系统的发展,对射频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线愈加复杂化、小型化以及高集成度,而通过层层堆积的3D打印天线有望满足这些要求。但目前,3D打印天线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挑战。首先,在材料方面,需要研究新型可控电磁性能的材料、高导电的可打印材料;在结构方面,需致力于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精度、降低粗糙度,同时开发新型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材料3D打印、多尺度3D打印、全3D打印和一体化3D打印,为实现全3D打印的多功能、高性能的微波射频系统提供新的实现方式。


团队带头人介绍
何汝杰,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增材制造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各类国家/国防课题项目10余项。至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0余篇,SCI他引2500余次,H因子32。授权专利10余件。兼任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担任SCI期刊Int J Appl Ceram Technol副主编,J Adv Ceram编委,Rare Met(《稀有金属》)、J Inorg Mater(《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Materials、Adv Mater Science Eng客座编辑,《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硅酸盐通报》、《陶瓷学报》、《现代技术陶瓷》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等。2015年,获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年,参与身份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浩,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毫米波太赫兹频段材料电磁特性计量技术研究。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起草制定国家计量规程规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