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让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2022-11-10 15:54 来源:中国建材报 作者:admin 阅读:次
“当前,智能建造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创新型房屋智能建造技术,混凝土3D打印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混凝土3D打印技术本身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的集成,包含数字建筑设计、机器人系统、打印技术、材料技术等,优势在于具有高效率、免模板、省人力、节省材料、低碳环保等优点,不仅适合传统房屋造型设计建造,还能实现各种优美不规则曲面形体的建造,未来大有可为。
应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建造的农宅 徐卫国/供图
3D打印推动数字建筑发展
徐卫国从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字设计及数字建造研究。多年来,他通过教学、工程、策展、出版等多种渠道推动了数字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谈到自己的数字建筑梦想,徐卫国表示,建造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目前这个体系有建筑师、结构设计师、水暖电工程师、施工队等,是相互割裂的。然而,进入信息社会,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每个环节都应体现智能建造的特点。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徐卫国团队研发了基于数字建筑设计及机器人自控系统、3D打印技术与特种混凝土材料技术相结合的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
正在打印的混凝土构件 徐卫国/供图
“该技术是一种智能建造技术,其建造工艺流程包括算法生成创意设计、数字形态建模、打印路径规划、打印程序编码、虚拟打印建造模拟、现场原位打印、或现场预制打印及装配,它不仅将房屋或景观建设全过程进行了数字化集成,并分为虚拟建造及实物打印建造两大部分,建造过程中连续的数字信息流及物质性建造流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建造流程。”
徐卫国指出,该技术涉及不同的行业参与,包括基于算法生成的建筑创意设计、路径规划及控制软件的开发、机器人及打印设备的集成制造、打印材料的混合生产、建筑施工的数字工地等。它的推广使用不仅将传统房屋建设产业升级,而且将带动新的数字建造产业链的形成。
一定要有广义混凝土的概念
作为一种创新型房屋及环境智能建造技术,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降低造价、保证质量等。对此,徐卫国指出,智能建造将推动我国建筑工业的转型升级,3D打印作为智能建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对工程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技术由于使用了智能系统及智能设备,其建造精度大大提升,从而能够保证建造质量。而且,基于算法生成的数字设计,同时使用了可空间运动的智能机器臂进行建造,该技术不仅可以建设传统的建筑形体,还可以建造各种丰富的有机建筑形态。据了解,这一技术正在进行产业化应用,并首次在深圳宝安区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3D打印混凝土绿化公园建设尝试。到目前为止,新农村住宅、肯尼亚3D打印经济适用房、步行桥、图书屋等项目都应用了该技术。
工程施工现场 徐卫国/供图
“尽管目前3D混凝土打印建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且这一领域技术研发及实际应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该技术目前最大的阻碍就是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不了解。”针对目前存在对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质疑声,徐卫国认为,混凝土本身的配比是可发生变化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混凝土性能的变化,比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等,一旦这种材料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3D打印将拥有更多可能性。“现在是个合作的时代,要推动技术的发展需要各行业联手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定要有广义混凝土的概念。”徐卫国说。
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采访时,徐卫国的团队正在忙于贵州农宅项目。不管是河北省下花园武家庄农户住宅、非洲低收入住宅的样板房,还是贵州农宅项目,徐卫国团队把很多创新技术都带到了农宅项目现场。
对此,徐卫国说,乡村改造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不少乡村的改造仅仅实现了公共环境的改善,如修路、铺设市政管道、重新装饰住宅外观等。实际上,这些乡村农宅本身的居住空间及室内生活条件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移动平台”及“混凝土房屋快速建造体系”可采用有机更新的方式逐个重建乡村农宅,为乡村住宅建设作出贡献。
“从2003年开始,我一直从事数字设计的研究,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研究从实验室搬到了工地上。”徐卫国认为,实验室的研究与实际工程的应用相去甚远,有时候明明在实验室很成功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却没法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研发,在成百上千的试验中找到系统最优,这正是徐卫国团队不断取得成绩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