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正文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3D打印单晶高温合金领域取得突破

时间:2020-02-24 16:10 来源:交大新闻网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利用同步辐射微衍射、透射电镜等先进表征技术,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单智伟研究团队从微观结构演化的规律入手,为3D打印单晶高温合金定制了热处理制度,解决了单晶叶片3D打印修复后的再结晶问题,并提出了高温合金塑性变形回复的新机制。
       航空发动机的叶片由成本昂贵的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制成。由于服役环境苛刻,单晶叶片容易受到局部损伤,发展可靠的叶片修复技术对航空发动机延寿、降成本至关重要。3D打印凭借其“精准定位、可控增材”的特点在单晶叶片的修复/再制造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由于3D打印冷却速度快,容易造成高残余应力、高位错密度的亚稳态微观组织结构。这种亚稳态结构在标准热处理或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再结晶,导致材料高温力学性能下降,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急需针对3D打印单晶高温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研发一种新的工艺,使之满足:无再结晶,应力小、位错密度低,且g¢沉淀强化相的形貌、密度与基体高温合金一致。
      高温合金的标准热处理制度一般由固溶、时效组成,实践证明该工艺流程会导致3D打印高温合金发生再结晶。经过系统的文献调研与综合分析,作者们提出并证实在固溶前增加“回复”(Recovery)步骤,可以消除再结晶驱动力。经过“回复-固溶-时效”处理,先是高温合金的残余应力伴随微观组织γ′相的定向粗化而消除,且位错密度可降低至热处理前的5%左右,时效后沉淀强化γ′相达到与铸态基材相同水平。因所发现的现象与高温合金在高温蠕变条件下发生的筏化效应(Rafting)相似,且在事实上起到了回复的效果,故将其命名为“筏化-回复”效应(Rafting-enabled recovery)。此发现突破了经典观念所认为的“单晶高温合金不具备回复能力”的认知,为设计3D打印高温合金的非标准热处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表明新的热处理制度完全能满足3D打印单晶叶片修复的需求。
       该研究以《利用“筏化-回复”效应抑制3D打印修复单晶高温合金的再结晶》(“Rafting-Enabled Recovery Avoids Recrystallization in 3D-Printing Repaired Single-Crystal Superalloys”)为题在材料学科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doi: 10.1002/adma.201907164)。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陈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西安交大单智伟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恩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大材料学院研究生黄润秋、林思聪、朱文欣,长安大学李尧博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Nobumichi Tamura博士等参与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