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以教育和应用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
3D打印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围绕3D打印技术的争议和疑问却从未间断。为何3D打印技术诞生30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未来,它将在哪些领域形成强大的爆发力?为此,记者于近日采访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无限三维(青岛)打印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军。
记者:3D打印已被公认为是一项先进制造技术,但为何30年来发展换缓慢?我们究竟该如何推广这项技术?
罗军:3D打印技术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模具、生物医疗、研发设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独特性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当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3D打印是要替代传统制造技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3D打印技术不是要替代传统制造技术,也不可能替代传统制造技术。传统技术解决的是批量化、标准化制造,而3D打印解决的是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制造。3D打印与传统技术彼此间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关系。我认为,3D打印技术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商业模式单一,不购买3D打印设备就不能分享3D打印这项技术,无形之中造成很多用户持观望态度;二是目前大多数人对该技术不够了解,3D打印人才严重短缺。 3D打印的发展必须重视开拓应用市场。首先,应着力搭建更多开放式服务平台,使用户在不购买设备、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就能够率先分享这项技术;同时大力培养更多系统性的应用人才和专业化的研发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精准应用。此外,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旨在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与国际间的对话交流,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相信这些举措都将为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记者: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推动3D打印应用发展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罗军:我们首先解决了行业“小而散”的发展难题,搭建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平台,先后在北京、青岛、成都、旧金山、上海成功举办四届年会和美洲峰会,作为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展会活动之一,会议在科学普及3D打印、深入推动3D打印示范应用,促进3D打印国际间对话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3D打印产业研究方面,我们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并出版了《中国3D打印的未来》、《3D打印3.0时代》等专著,编写了国内首本3D打印教材《3D打印基础教程》。在哈尔滨、珠海、成都、青岛、杭州、广州、东莞等10多个城市举行多场宣讲会。在示范应用方面,我们在青岛市政府、青岛高新区支持下于2016年7月在青岛成功创建了全球首个3D打印创新中心平台,目前已经与海尔、海信、潍柴动力等知名企业在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模具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我们创办了首个3D打印教育培训、产业研究相结合的无限三维(青岛)打印研究院和3D打印在线平台,
记者:无限三维(青岛)打印研究院运行一年来效果如何?3D打印的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罗军:无限三维(青岛)打印技术产业研究院第一阶段主要着眼于产业研究和应用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开设3D打印专题培训班13期和师资培训班、各种兴趣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与多所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联合开设3D打印学院和3D打印专业,并与世界名校谢菲尔德大学合作培养全球首个3D打印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由于3D打印产业干刚起步,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也才刚刚开始,但目前市场缺口是非常庞大的,粗略估计至少在数十万人以上。对人才的需求也将随着产业发展呈渐进态势发展。
记者:我国3D打印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罗军:目前,国外基本上还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系统性开展3D打印教育培训工作的机构,我国3D打印教育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应把握机会大力推进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缺乏顶层设计,师资力量尚为薄弱;第二,目前的3D打印教育培训基本上停留在桌面级打印机的普及和示范教学,对设计创新、工艺原理、材料成型、示范应用等方面还未涉及;第三,由于对3D打印的不够了解致使很多职业院校盲目购买设备,增加造价及运营成本。尽管如此,我们更应重视这项严肃而迫切的任务,部署战略性规划,组织权威专家编写系统性教材,系统性培训师资,规范化建设3D打印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与3D打印创新中心、3D打印创客空间有机结合。目前我们已与全国百家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及中小学共建3D打印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并取得良好效果,未来也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访谈的最后,罗军表示,3D打印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应当制定战略性规划,组织权威专家编写系统性教材,系统性培训师资,规范化建设3D打印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与3D打印创新中心、3D打印创客空间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