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世界各国3D打印产业发展路线!
3D打印,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在传统产业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肩负着一部分振兴未来制造业经济的重任。作为新兴的革命技术,3D打印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也都在加紧利用新兴科技来重振国民经济。那么,为了深入了解世界各国以及全球3D打印行业的发展现状,笔者整理了世界主流发达国家3D打印行业发展相关资料,以供大家分析与解读。
美国
美国3D打印行业现状
工业行业对3D打印的市场接受度日益增高,尤其是工业级的FDM打印机,以塑料聚合物为原材料的3D打印设备使用的不断增长,这些市场的扩张带来了设计师和创客的大量涌现,开启了设计思维的新空间,从而对金属3D打印在非关键组件的解决方案带来了加速影响。
生活、医疗等领域的3D打印产品也带来了新的法规、规范的产生,包括FDA批准的材料和工艺,如Ti-6Al-4V和PAEK的粉末床制造工艺。随着各方面市场的打开,不仅仅是监管和法规,同时也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技术需求方面的新挑战。
面临的问题:
可用的打印材料成为颇被关注的领域。当前,缺乏针对于增材制造需求的商业打印材料,也缺乏针对于打印要求的材料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材料开发、过程监控、设计优化、多材质打印、预测仿真、表面处理、微/纳米打印等方面的工作。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热的应用是一个挑战。当前已有几家公司的陶瓷、金属打印技术不断成熟。
设备工艺的稳定性改进及认证方面是另一个挑战。增材制造仍受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影响很大。
重点研发方向:
当前缺乏足够的增材制造数据,设计工具的验证(有限元,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等)需要在生产环境中来进行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测试。对基于经验的测试依赖性很高。整个增材制造行业呼唤标准化的快速实现,特别是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规格。当然,过程控制是下一个挑战。大多数加工环境是封闭条件下进行的。目前研究项目也集中在现场过程监控,过程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直接熔池热监控,另一种是通过间接熔池热监控。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的优化,正趋向于对更好的优化和仿真工具进行研究。新的数学理论被应用到更好地优化仿生物理模型,探索所有的基于过程的结构-性能关系。增材制造的关注点也不再局限于轻量化或机械性能提升等方面,混合材料和复合打印正在开启增材制造的又一项潜力。包括粉体性能、热变形和表面准备的研究正在为增材制造打开更广阔的窗口。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包括超短激光脉冲,利用空气动力学聚焦纳米级别的3D打印技术等。
产业发展规划:
看完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政府如何规划其增材制造的发展路线,美国政府对3D打印技术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战略、路线图、研究计划及执行3个层面。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对比,真是“高佬摔跤——差得远啊”。
在国家战略层面,奥巴马总统2011年出台了“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AMP);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3月,奥巴马又宣布投资10亿美元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NNMI),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由15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专注于3D打印和基因图谱等各种新兴技术,以带动制造业创新和增长。在这些战略计划中,均将增材制造技术列为未来美国最关键的制造技术之一;2012年4月,“增材制造技术”被确定为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2012年8月,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的一部分,位于俄亥俄州扬斯敦的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学会(简称NAMII)成立,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和商务部等5家政府部门共同出资4500万美元,首笔资金为3000万美元;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的企业、学校和非营利性组织组成的联合团体出资4000万美元,该学会共获得7000万美元。这一学会实质上是一个由产、学、研三方成员共同组成的公-私合作研究机构,致力于增材制造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增强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其目前主要研究的三项技术主题是打印材料特性和效能的研究、资格鉴定和认证测试,以及加工能力和过程控制。
在路线图层面,美国曾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两度发布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美国学界2009年召开的第2个面向未来10~12年的增材制造技术研发路线图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学界、企业界和政府的65名专家学者,为增材制造技术制定未来10~12年的研究指南。该研讨会关注增材制造技术在设计、工艺建模与控制、材料、生物医药应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研发等各个方面的未来前景。通过整体评估认定,如果能够持续推动增材制造技术走在发展前沿,那么将创造出更大的发展机遇。这份路线图报告给出的关键建议是建立美国国家测试床中心(NationalTestBedCenter,NTBC),推动未来该领域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发展,并展示制造研究的概念。在2009路线图的基础上,北美焊接和材料结合工程技术领导组织——爱迪生焊接研究所(EdisonWeldingInstitute,EWI)成立了添加制造联盟(AMC),主要目标是提高增材制造技术的成熟度,并以国家为基础,倡导资助增材制造技术,将其从目前的新兴技术层面推进到主流制造技术层面。AMC目前包括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和重要的大学研究机构等33个企业成员与合作组织。
在研究计划及执行层面,美国福特走在了前面。福特正在开发一种高度灵活的新型3D打印制造技术,福特称其为自由曲面加工技术(F3T),以降低小批量消费钣金零件所需的本钱和时间。F3T技术制造三维外形的模具仅仅需求几个小时,一旦投产,原型制造在三日内便能够完成,假如依照传统办法,则需要两到六个月。而且,F3T技术也为产品制造提供了更广的个性化选择。但目前F3T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仅能提供小范围应用,还无法满足大批量消费。该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运输和家电行业中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美国能源部计划对新一代产品提供704万美元的能源补助,以推进节能高效的制造工艺。包括福特和其他协作者在内的五个创新制造项目,初期展开阶段三年,取得了总额为235万的能源资助。
欧盟
在欧盟地七框架计划的资助下,名为“3D打印标准化支持行动(SASAM)”的项目在今年8月发布了一份3D打印标准化路线图。该路线图旨在作为欧洲标准的一个模板,其中阐述了标准化对于产业应用及现有3D打印技术标准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标准化与优先关注标准之间的差距,最终有助于产业发展符合最佳实践。通过与主要的规范化或标准化机构保持联系,将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在更加容易产业化的同时,又能节省原料保证质量。
在3D打印技术中金属材料的3D打印制造技术是难度最大的,由于金属的熔点较高、金属液体固液相变、表面扩散以及热传导等多种物理过程中复杂的变量,还要考虑生成的晶体组织是否良好,整个试件是否均匀、内部杂质和孔隙的大小等等因素,为此,一般需要激光技术加以配合,激光的功率和能量分布、激光聚焦点的移动速度和路径、加料速度、保护气压、外部温度等等。一般而言,激光快速成型需要用高功率的激光照射试件表面,融化金属粉末,形成液态的熔池,然后移动激光束,熔化前方的粉末而让后方的金属液冷却凝固。周边需要有送粉装臵、惰性气体保护、喷头控制等来配套。
3D打印技术将支持创新,实现成本、资源有效的生产,以保持欧盟制造业的高度竞争力。欧洲3D打印平台起草了战略研究议程,其中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支柱作用,并且最终通过SASAM成功制订出路线图。
随着欧盟路线图的发布及实施,3D打印技术定将成为其最新的关注方向。与此同时,作为3D打印技术的原材料,相关稀有金属的需求也将得到拉动。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泛亚也将会在收储、定价等方面助力国家保持稀有资源大国的地位,助力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
紧跟着“工业4.0”的脚步,我国政府推出了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来激励国内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向先进制造方向过渡。而今年年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开展了“3D打印与先进制造专题会议”,会中总理耐心听取了相关领域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的报告。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增材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其独具特色的工业级3D打印机和专利,但是我国毕竟是后起之秀,真正的技术方面还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据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中国增材制造的总体趋势还是一片向好的。由于最近政策的不断推进,3D打印也是广受支持,而且中国如此大的制造业市场,未来发展更是无可限量。因为作为制造工艺的全新升级,3D打印具备高效、便利、省时省力省成本等优势,未来的制造业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依靠3D打印来不断进步,紧追发达国家的脚步。
而且在12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课第一讲”卢秉恒院士做客“创新大讲堂”讲座上提出3D打印如何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有机结合,并系统讲述了3D打印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打印原理、主流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等内容。他认为,虽然如今中国制造有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他又从创新驱动和人才为本两个角度为大家讲解了中国制造2025,“要做到创新驱动,就需要进行全社会的协同,不仅要将工业领域的需求同市场相结合,让资金向制造业流动,还需要创新协同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需要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只有创新,才是我们走向创新社会的基础。”卢秉恒院士并在会后提出了“两个十年”的目标规划。即,“十年以内中国可成为世界3D打印的第二大国;再过十年我们能够和美国并驾齐驱。”但目前,中国虽然已走入全球3D打印研发竞赛的行列,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与拼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