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服务 > 调研报告 > 正文

古法加之今术 谈3D打印在文物修复的应用

时间:2015-10-27 08:57 来源:太平洋电脑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在外行眼里,修复古文物是一个极需耐心与专注力的工作,工期冗长不说程序还繁多,但同时又充满了神秘感。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很多博物馆与文物修复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3D打印与3D扫描技术,得以令支离破碎的古文物“起死回生”,在修复的同时可以继续传承。


古法加之今术 谈3D打印在文物修复的应用

凭借独有的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发显著。众所周知,大多数的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尤其是那些处于室外的文物,在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后,大部分已经风化并且仍在继续风化,若不及时保护并获取文物数据,其风采将永远消失。


千佛崖摩崖佛造像

例如我们之前报道过的3D扫描千佛崖摩崖佛造像,历时一个月的扫描工作,获取并保留了千佛崖所有造像的珍贵的数据;又或是大足石刻景区对千手观音主尊的修复,也使用了3D打印技术,为主尊残缺部位的修复提供参考。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令喜爱古文物的朋友很难抽身前往博物馆,因此,建立数字博物馆的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让大众在线就能近距离观赏文物,同时令博物馆不再“高冷”。当然,这在海外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

此外,3D打印对于文物的修复改进同样重要。例如在修复器物残缺部位时,传统工艺是用打样膏或硅橡胶对文物器物直接取样、翻模,再对残缺处进行修复。但在一些例如修复质地疏松的陶器等特殊案例中,传统翻模便不适合直接在其表面进行操作了。下面,我们以修复一个近现代工艺品双龙瓶为例,为大家做详尽阐述。


23D打印修复文物


先来简要介绍一下修复对象,此双龙瓶为直口、细长颈、斜肩、鼓腹,腹部及颈部有弦纹、双龙耳、圈足外撇、平底;高42.2cm,口径9.4cm,底径13.3cm。双龙瓶器身完整,缺失右侧龙耳,通体油滴釉。经3D扫描后,将其参数传至3D打印机,整个打印过程约3个小时,打印成品与原器物大小一致,断面吻合,可直接拼接、粘结修复。


近现代工艺品双龙瓶

修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工艺是为其补色。这里选用红、黄、蓝、紫、黑、白六种仿釉颜料,加入相应比例的稀释剂调配酱色,后用喷笔喷绘底色。需注意的是,因器物本身釉层透明,因此喷色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透明釉。待仿釉层彻底干透后,用0号描线笔手工描绘龙的鳞片、喷涂酱色釉。此作色方法可将手绘的鳞片‘夹’在釉层中,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透明釉的质感。最后,在修复处喷涂一层透明釉,使其光泽与原器物一致。


原件(左)、复制品(右)

再来看一个汉代三足陶鼎的复制例子。原件为短直口、斜肩、鼓腹、腹部凸起弦纹、双耳、兽足,器物内侧与底部有经烧结后形成的火石红,表面有‘暴汗’现象(指在不挂釉的陶器上,经过入窑焙烧后,器表面出现一种极薄的亮层)。该器物的‘暴汗’处断面极薄、形状自然且均匀。据了解,‘暴汗’多在器物的口沿与肩部,且越靠下方与胎体结合的越不紧密,甚至剥落。

同样用3D打印技术将复制品打印成型,用传统作色工艺对其上色、做旧。这里将仿釉颜料与稀释剂调和,先用喷笔将器物基底色整体喷绘一层,使其整体色相与原器物相接近,后用与原件色彩风格一致的矿物质颜料,对局部弹拨、上色、做旧,仿制出原件‘暴汗’处的光泽度。


文物修复

实际上,3D打印不仅可用来修复、还原真迹,在海外已有博物馆向游客提供3D打印文物模型的服务,很好的解决了博物馆纪念品匮乏的问题,同时游客也可以将“文物”带回家,供随时把玩。另一方面,随着3D打印进驻博物馆,也将令馆中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发生变化,令博物馆更接地气。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