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美国阿贡实验室证实3D打印不锈钢在核反应堆中前景广阔

zhiyongz 3分钟前 阅读数 #技术

 2025年9月29日,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宣称,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系统研究了LPBF工艺制备的不锈钢材料。相关成果聚焦于两种关键合金:传统的316H结构钢和新一代高性能A709不锈钢。
 


      阿贡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家、两项研究的合著者Xuan Zhang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不仅为3D打印合金的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增材制造核工业用钢的结构性能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我们对3D打印钢材的微观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技术研究背景
      在将3D打印不锈钢应用于核反应堆之前,深入理解这种材料独特的微观机理与服役性能表现,是推动该技术走向工程应用的关键前提。不锈钢因良好的耐高温、高压和抗辐射性能,长期以来一直是核工业的核心材料。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等增材制造工艺为核反应堆关键部件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可能。然而,在大规模应用之前,业界需要对3D打印钢材的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3D打印316H不锈钢在两种热处理工艺前(a)和后(b和c)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红色箭头表示纳米氧化物,它对钢材的热处理性能影响极大


独特微观结构助力核反应堆新材料研发
     在LPBF增材制造过程中,激光束实现金属粉末的逐层精确熔化与快速凝固,赋予材料独特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热处理过程中材料通过“恢复”机制修复位错,促进再结晶,形成新的无应变晶粒。值得注意的是,适量保留位错有助于粒子沉淀,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
    其中,研究人员在针对LPBF技术打印的316H不锈钢(一种广泛使用的锻造材料)的研究中,阿贡团队依托实验室的纳米材料中心(CNM)和先进光子源(APS)科研平台,获取了详尽数据,首次系统关联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拉伸强度、抗蠕变性等关键力学指标。

 

3D打印并热处理的709合金不锈钢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

      另一项研究聚焦于A709,这是一种更新、更先进的不锈钢,专为高温环境而设计,例如钠快堆——新一代反应堆系统,它运行效率更高。在这项研究中,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采用LPBF技术打印的A709样品,这是首次对该合金的增材制造形式进行实验研究。
    测试结果显示,无论在室温还是1022华氏度(550摄氏度)下,3D打印A709材料均表现出优于传统锻造A709的拉伸强度。研究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打印样品中更高的初始位错密度,促进了热处理过程中沉淀物的形成与分布。Zhang博士补充道:“我们的研究为如何处理这些合金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但我相信我们最大的贡献是对增材制造钢的更深入的根本理解。”


    这两项研究均由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项目资助。在CNM和APS开展的工作得到了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办公室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