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仿生设计+低碳材料:3D打印人工珊瑚礁助力香港中华白海豚保护

zhiyongz 8分钟前 阅读数 #案例

导读:近年来,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作人工珊瑚礁,进而修复脆弱水生生态系统的做法,正日益普及。



       2025年9月,名建筑事务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 (ZHA) 在伦敦举办的 World Design Congress (WDC) 上,展示了一款3D打印人工珊瑚礁,成为该领域的最新实践案例。3D打印技术既可直接生产珊瑚礁状模块,也可用于制作模具,能打造出模仿自然形态的几何结构,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Nereid 项目:多方协作守护中华白海豚
      这款名为 “Nereid” 的 3D 打印人工珊瑚礁,是 ZHA、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Corporation (HKSTP) 与建筑 3D 打印企业 D-Shape(由粘结剂喷射建筑 3D 打印先驱 Enrico Dini 创立)三方合作的成果。目前展出的仅是原型,最终产品将放置于香港北大屿山海岸公园保育区。此区域是中华白海豚(又称 “Pink Dolphin”)的栖息地,这类海豚因航运、渡轮运营及填海工程等因素面临生存威胁,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项目各方希望通过人工珊瑚礁修复其生存环境。



△Zaha Hadid Architects 为香港海岸公园打造 3D 打印人工珊瑚礁

仿生设计 + 低碳材料:兼顾生态适配与环保
        Nereid 项目之所以能助力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修复,核心在于其可促进关键食物来源,尤其是水生食物链底层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滤食性贝类的生长。为此,这款人工珊瑚礁采用了仿生设计:形态上借鉴海藻林的结构,纹理与孔隙度则模仿天然珊瑚礁,最大程度贴合水生生物的生存需求。材料方面,模块使用特制低碳混凝土浆料,且采用 pH 中性成分,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额外负担。HKSTP 首席营销官 Hilda Chan 表示:“此次合作充分展现了 Zaha Hadid Architects 的前瞻性设计、D-Shape 的技术创新,以及我们对环保挑战创新解决方案的投入。很高兴看到 Nereid 在 World Design Congress 上亮相,这向全球展示了香港创新科技的实力。”
      ZHA设计总监 Christos Passas 则指出:“基于对本地生态系统支撑需求的深入理解,这款原型是我们与创新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更广泛方案的一部分 —— 我们希望通过这类研究与实践,推动提升环境可持续性的举措。”



△Zaha Hadid Architects 为香港海岸公园打造 3D 打印人工珊瑚礁
      除为本地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与庇护所外,这款 3D 打印珊瑚礁状结构还可充当抵御底拖网捕捞的物理屏障。底拖网捕捞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捕鱼方式,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且对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造成无差别捕获,人工珊瑚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减少这类伤害。
3D 打印珊瑚礁生态效益显著
     全球范围内的试点项目与研究已不断证实 3D 打印珊瑚礁的生态修复。2025年9月,丹麦近期有项目报告显示,3D打印珊瑚礁模块部署仅5个月后,港口区域的海洋生物数量便显著增加,出现了藻类、贻贝、小型鱼类,甚至鳗鱼、鳕鱼等物种也重新回归;2025年1月,荷兰初创企业 Coastruction 通过测试证明,使用了3D打印珊瑚礁的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了250%。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