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新闻 > 3D打印概念股 > 正文

3D打印产业谨防重蹈光伏覆辙

时间:2013-07-04 09:48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有研究显示,国内3D打印产业目前的市场规模约10亿元。即使按照比较乐观的预计,3年后能增长到100亿元,离产业化还是有较远的距离。

  不过,这项技术的“魔幻”特性已经调动起了很多地方的热情。当王华明教授亮相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时,立刻引来不少开发区招商人员的追逐。

  目前,已有南京、青岛、武汉和东莞等多个城市表态要在3D打印上有所作为。今年3月,国内首个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南京。按照规划,这个中心涵盖3D打印应用中心、示范中心以及科普、教育和培训等中心。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青岛正集中资源,将研究编制3D打印产业行动计划并设立产业园区,重点选择家电电子、模具制造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研发和应用。

  南京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宁认为,外界对3D打印的渲染有些过度,国家层面也没有3D打印的发展纲要或规划。如果各地相互攀比、分散发展,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

  为避免光伏现象重演,专家指出3D打印产业应该首先抓好下游应用的开发。目前,我国航天军工产业对3D打印的需求增长非常快,这与航天军工市场所用的零部件比较复杂,且要求快速响应有关。王华明教授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的飞机大型钛合金构件,荣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光有航天军工的应用显然是不够的。在医疗和日常消费领域,3D打印也有不小的潜力。记者在上海伽蓝化妆品公司看到,该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实体瓶型,短时间内就能拿出几十种样式,大大加快了新品开发的进程。在医疗领域,量身打印的钛合金人工骨,也给不少患者带来福音。

  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是一个待补的软肋。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热衷于开发3D打印设备,但不少企业生产的桌面级打印机(售价数千元),娱乐性尚可,实用性不强。

  与设备相比,材料面临的瓶颈更大。不少3D打印材料需要进口,直接制约了下游应用。对此,专家建议,今后国内企业应加强对碳化硅等新型打印材料的研发。

  “3D打印不是万能技术,其与传统制造业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要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期望值,来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