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生物3D打印机诞生 千亿美元市场开启(股)
康裕建教授称,未来,3D生物打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血管再生为核心,构建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器官,实现病变、衰老组织器官的精确修复和替代。这项技术成功后,有望解决全球面临的移植组织或器官不足的难题。
蓝光发展 | 12.58 | 9.97% |
10月30日,停牌多日的蓝光发展(600466,股吧)复牌开盘即一字涨停。同日,蓝光发展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及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在停牌期间,10月25日,蓝光发展旗下蓝光英诺还发布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机,使得器官再造成为可能,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蓝光发展复牌涨停的原因所在。
“突破性的意义在于,蓝光英诺以干细胞为核心的3D生物打印技术体系已经完备,包括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器官再造在未来成为可能。”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说。据了解,蓝光英诺希望借助上述四大核心技术体系,建立3D生物打印创新链,和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拓展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由此产生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的产业链,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指出,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中信建投研究员苏雪晶认为,3D生物打印的优势在于其所具备的复杂制造、技术特点,对个性化需求强烈的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价值巨大,将面临上千亿美元的市场。业内3D打印顶尖咨询机构Wohlers预测,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市场份额占15.1%,位居第三位。
不过,从颠覆性的尝试成功到最终能够走向产业化,这其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蓝光英诺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坦言:“在我报告中也表明这是阶段性的成绩。如果要盯着最后打印出来的器官作为3D生物打印标志性的成绩,那无疑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如血管现在可以打印出来,但是还需要国家的各个审批环节等。但眼下,在应用精准医疗这个领域,蓝光英诺的技术马上可以帮助精准医疗向前拓展。”
全球首例3D生物打印机问世
3D打印技术最早被期待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用来改变定制企业的生产模式、弥补传统工业生产形式的种种不足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3D打印技术也逐渐被运用于医疗领域,并且近年来,全球3D医疗打印市场规模正逐年攀升。
对此,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3D打印是解决健康产业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制造这对矛盾的方案之一。3D生物打印在提升现有医疗技术水平,比如个性化医疗方面,会大有作为。”
一年多前,由蓝光英诺参与研发的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科研时间为期三年,但蓝光英诺仅仅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就提前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此次蓝光英诺发明的3D生物打印机,与以往不同的是,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和多层不同种类的细胞,它使用含人体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等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打印后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
“3D生物打印的核心技术就是生物砖(Biosynsphere)。即一种新型的、精准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因为直接取自每一个体的人体干细胞,修复、替换个体本身病变组织的异体排斥性不复存在,同时其结构和功能性匹配更佳,术后恢复等环节将变得更易被接受和顺畅。”康裕建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康裕建教授称,未来,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血管再生为核心,构建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器官,实现病变、衰老组织器官的精确修复和替代。这项技术成功后,有望解决全球面临的移植组织或器官不足的难题。
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技术的公布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在当日该技术的发布会期间,包括英国、美国以及新加坡的相关科研人员等都纷纷到访,希望寻求合作机会,不过对于具体技术层面的合作会如何开展,杨铿向记者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到访蓝光英诺的还有一位世界著名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罗杰斯,他对蓝光英诺的3D打印技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受采访时,罗杰斯表示:“3D生物打印技术在未来不仅具有至关重要的科研价值,还将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3D概念、生物医药概念、智能制造概念一直是投资热点,而3D生物打印涵盖了以上多门学科,其高科技特性、生命科学概念必将成为未来投资重点。它对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医疗科研都将产生革命性的突破。”
最终罗杰斯是否会选择投资蓝光,或许还在于产品的转化率究竟会有多长时间。
不过,杨铿自信地认为,这个时间表并不会太长。杨铿坚信,好的项目不缺钱,越赚钱的项目越有钱投资,并且表示,对于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已经有中长短期策略,但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千亿美元市场开启
杨铿的自信或来源于未来的市场需求及蓝光英诺独创的3D生物打印技术。中信建投研究员苏雪晶认为,3D生物打印的优势在于其所具备的复杂制造、技术特点,对个性化需求强烈的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价值巨大,将面临上千亿美元的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3D医疗打印市场规模正逐年攀升。据川财证券统计,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最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而3D打印医疗应用市场未来三年年平均增速也将保持在25%以上,市场规模超百亿。2013年在所有涉及3D打印的应用专利中,有38%与医药领域有关,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正是因为这巨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都在进行相关布局,如新华医疗(600587,股吧)、通策医疗(600763,股吧)等上市公司正在研究数字化口腔科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其中,采用3D 激光扫描,获取口腔精准的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包含生物3D打印技术。但对于是否进入到纯粹的生物3D打印技术这一领域,涉及的公司均表示了否认。
对此,华北某证券公司生物医药行业资深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3D打印在医学中的应用相对较严谨,目前还没有一个法律法规来规范。“3D打印的器官需要国家医疗器械制度和法律的审批,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风险较高。”
康裕建教授也坦言:“现在的成绩是阶段性。如果要盯着最后打印出来的器官作为3D生物打印标志性的成绩,那无疑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是血管,眼看着可以打印出来了,但是还有国家的批准等各个环节。而眼下,在应用精准医疗这个领域,蓝光英诺的技术马上可以帮助精准医疗向前拓展。”
“全中国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长期用药的病人,今年底达到7亿人的总数。目前医生开药唯一办法就是按经验估算,先试着吃,试了一段时间不行再换。该患者一年花费在此方面的药费3000到5000元,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不一定适合。若通过专业的技术检测,假定一个人只收1000块钱,那么一年的市场就有7000亿。而对于每个人药量不同问题,3D生物打印可以做到为每一个人量身打印药片。打印药片这件事美国FDA3月份已经批准了。” 康裕建教授举例分析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