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网站地图-注册-登陆-手机版-投稿 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行业门户网!
当前位置:主页 > 3D打印创业 > 正文

盘点3D打印创业的例子--都是“血”和“泪”(6)

时间:2013-11-01 09:13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3d打印网 阅读:

从科研院校延伸向商业化市场,是当前中国最主流的3D打印企业模式。“一批有技术的人才,将其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开始市场化运作。”连宁指出。

  他所代表的是新兴3D打印企业。2007年,连宁携其团队掌舵南京紫金立德,该公司由传统打印机企业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合资建立,专业生产桌面式三维立体打印机。

  但其产能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公司设计的年产能为2万台,但实际产出仅1000多台。”连宁表示,产品在国内还基本没市场,主要靠出口欧美,内销和出口的比例为1∶9。

  而面对国外更强大的竞争者,紫金立德寻找的市场定位是中等偏下的产品,应用领域分别为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和生物医疗领域,各自占比4∶4∶1。

  “创业4年后,也就是到2011年,公司才开始实现销售收入,至今现金流也只能支撑公司正常运转。”连宁感叹。

  成本巨大:市场规模不足

  “在我国,3D打印业务的商业化运用已有近30年,但大都应用在工业领域,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颜永年指出,直到近3年来,行业发展才开始提速。

  到目前为止,国内从事3D打印生产、服务、工艺等业务的企业估计还不到100家,其中,有核心技术的只有20-30家,而去年的市场规模也不到1亿美元。除了部分完全市场化的企业盈利能力尚可外,另外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

  3D打印可降低约50%的制造费用,缩短70%的加工周期,并能将复杂制造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这是其被看好的理由。

  “但跟其他行业不同,3D打印的商业模式中,更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周建国向记者解释:企业研发出新的设备后,可能一年卖不了几台、投入资金尚未回笼,就有新客户提出个性化要求。公司需再度投入更多经费进行新品开发,如此一来,资金压力凸显。

  “比如说去年,滨湖机电投入200万资金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但当年公司总营收也只有700多万元,新品研发成本巨大,自然影响公司业绩。”他说。

(责任编辑:admin)

weixin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